叮当健康终获香港上市 互联网医疗投资遇冷

最新信息

叮当健康终获香港上市 互联网医疗投资遇冷
2022-09-13 19:50:00
在2021年12月首次上市申请失效后,叮当健康终于将于9月14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。根据公告,叮当健康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超额认购约6.2倍,国际发售获超额认购约0.7倍,目前已引入阳光人寿保险、嘉实基金及湖北济川药业董事曹飞等基石投资者。
  据了解,叮当健康是诞生于2014年的O2O医疗健康到家服务平台,经过8年以来,叮当健康已有4000万注册用户,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,叮当快药用户量激增约50倍。
  然而,招股书显示,其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年内亏损分别为2.74亿元、9.2亿元、15.99亿元,年内亏损率分别为21.5%、41.3%、43.5%。
  曾获多家明星机构青睐
  叮当健康创始人杨文龙,于2001年组建了仁和集团,主营业务为生产、销售中西药、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,推出过优卡丹、闪亮滴眼液、妇炎洁等耳熟能详的产品。2014年,杨文龙与两个儿子杨益斌及杨潇成立叮当快药科技,从传统药企切入互联网医疗。值得注意的是,仁和集团并未持有叮当健康股份,但招股书中显示,仁和药业是叮当健康2018年到2021年的五大供应商之一。
  上市之前,叮当健康共完成了7轮融资,是不折不扣的“资本红人”。2018年,软银中国资本3亿元战略投资叮当健康,随后多次跟投。国药中金、招银国际、天壹资本、盈科资本、TPG、泰康人寿、海尔医疗等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也加入投资,湖南高新创投、珠海横琴投资等产业基金亦有入局。截至上市前,叮当健康融资总额超34.32亿元,估值约为110亿元。
  2021年5月20日,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叮当健康,包括徐军、俞雷、罗萌等11名董事、监事从主要管理人员中退出。同日,叮当快药注册资本缩水近一半。对此,泰康人寿曾发布公告称,减资退出是为了让叮当健康调整股权架构,以符合境外上市要求。
  叮当健康在招股书中表示,自身定位于中国提供数字医疗健康到家服务的服务提供商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按2021年收入计,叮当健康在该行业中排名第三,市场份额为1%,而第一和第二的服务提供商的市场份额,分别为10%及6.5%。
  在当前的港股市场中,已有京东健康、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三大互联网医疗企业,其中阿里健康、京东健康体量相对叮当健康较大。
  互联网医疗风光不再?
  2021年,互联网医疗赛道涌现一小波IPO潮。医渡科技、医脉通成功港股上市,微医、叮当健康、智云健康、圆心科技也纷纷提交招股书。不过,微医与叮当健康都未在去年成功IPO,今年7月,微医获得山东省国有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超10亿元融资。
 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,互联网医疗领域上半年国内共完成11起投资,启明创投、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、银泰资本等机构参与其中。与医疗器械、创新药等医疗行业其他细分领域相比,互联网医疗在一级市场中的热度已经明显退潮。
  智银资本某投资人向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,对于互联网医疗赛道,现在市场中存疑的地方在于其商业模式以及如何变现。该投资人认为,互联网医疗更偏向于互联网,其核心价值在于以患者为中心,满足患者问诊便捷性、确定性、消除信息不对称等多样化需求,现阶段行业处于去泡沫阶段,仍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证明商业模式的优劣
  以上市前持续亏损的叮当健康为例,自2019年起,叮当健康在北京、上海等地布局智慧药房,并组建自营物流配送体系,类似生鲜电商“前置仓”模式。根据招股书披露,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,叮当健康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拥有351个智慧药房。此外,叮当健康推出在线诊疗服务,并不断拓展与保险公司、药企的合作网络,试图进一步打通“医+药+险”的垂直业务闭环。按照杨文龙的规划,依托于这一业务闭环,三种业务模式可以相互协同,形成流量的互通,并产生交叉销售。
  从运营模式来看,其“重资产”的打法是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;从业务占比来看,截至2022年Q1,叮当健康的主营收入还是以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为主,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仅在3%左右,“医+药+险”的闭环模式并未得到完全验证。
  上述投资人向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,互联网医疗应为线下医疗的补充,而非替代,未来有望结合分级诊疗,形成线上问诊新需求。
(文章来源:科创板日报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叮当健康终获香港上市 互联网医疗投资遇冷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